水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水表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化解通缩压力的减压阀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1-01-21 14:50:25 阅读: 来源:水表厂家

化解通缩压力的减压阀在哪里

文眼  从统计数据看,近期我国消费领域需求不旺、生产领域产能过剩,CPI和PPI走势也显示出低迷的态势,虽然目前没有发生全面通缩,但是整体通缩的压力正在加大。对于可能的通货紧缩风险,应该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亚夫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和持续下降。度量通货紧缩的指标主要有GDP平减指数、CPI和PPI,由于GDP平减指数是季度数据,而与PPI相比CPI与居民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因此通常选择CPI同比涨幅作为通货紧缩的度量指标。一般认为CPI同比涨幅低于1%,且持续6个月以上,就认为是通货紧缩。  截至2月,我国PPI已持续36个月下降,下降持续时间创改革开放以来最长。而初步预测,2015年CPI同比上涨1.2%左右。虽然今年发生全面通缩的概率较小,但通缩压力将继续加大,为此有必要适时适度加大稳中偏暖的宏观调控措施力度,做好防范通货紧缩的政策预案。  张前荣  当前物价运行是什么态势  1。从哪些数据来分析是否出现通货紧缩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通货紧缩没有统一定义。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正确定义通货紧缩的概念要抓住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即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下降。对于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涉及的是价格下降的成因或后果,是对通货紧缩概念的外延进行充实。因此,通货紧缩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和持续的下降。  为了精确定义通货紧缩,还要定义价格水平下降的幅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理性情况下,CPI同比涨幅为负就认为是通货紧缩,发达国家将通货膨胀率目标维持在2%左右。IMF认为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小于1%时,就可以认为该国发生了通货紧缩。  度量通货紧缩的指标主要有GDP平减指数、CPI和PPI,由于GDP平减指数是季度数据,缺乏月度数据,而与PPI相比CPI与居民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因此通常选择CPI同比涨幅作为通货紧缩的度量指标。因此,实际一般认为CPI同比涨幅低于1%,且持续6个月以上,就认为是通货紧缩。  2。我国通货紧缩压力在持续加大  2月份,CPI同比上涨1.4%,比1月份涨幅有所扩大,回到了1%以上,但同比涨幅依然较低。截至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36个月下降,下降持续时间创改革开放以来最长。PPI同比持续下降,对生产、销售、利润、投资、税收、就业和收入产生紧缩效应,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对消费品价格产生挤压,加大价格下行的压力。初步预测,2015年,CPI同比上涨1.2%左右。其中,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分别为0.4和0.8个百分点。  2015年,尽管外部需求有望小幅回升,但由于国内需求支撑依然乏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PPI同比持续下降的状况仍将延续。初步预测,2015年PPI将下降3.5%左右。其中,2014年的翘尾和新降价因素将分别导致PPI下降1.9和1.6个百分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判断,2015年我国发生全面通缩的概率较小,但通货紧缩的压力将继续加大。为了避免经济内在自我收缩机制不断强化,我们有必要适时适度加大稳中偏暖的宏观调控措施力度,做好防范通货紧缩的政策预案。  导致通缩压力加大的原因是什么  1998-2002年的通货紧缩是由亚洲金融危机引起的,2009年的通货紧缩是由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但这次面临的通缩压力其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国际需求下降和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国内需求不足和产能严重过剩。综合起来看,本轮通缩压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需求不足是我国通缩压力加大的根本原因  需求不足既包括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也包括国际需求,即我国外贸面临压力。消费需求不足,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10.9%,为2005年以来最低增速。消费需求不足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收入分配方面的原因。制度方面,我国对个人住房、养老、医疗、保险 、教育等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广泛的改革,改革的结果是消费者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居民对自己的将来进行更多的储蓄,减少了当期消费。  此外,居民将大量的收入用于购买住房和子女教育,抑制了消费的增长。收入方面,第一,居民收入增速不高制约消费增长 。在2010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速,2011年之后我国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下了一个台阶,居民收入增速略超GDP增速,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仍低于GDP增速,主要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提高。  第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制约消费增长。我国的基尼系数较高,虽然近年来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但2014年仍为0.469,高于国际警戒线。  第三,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下降,制约消费增长。1990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约为53.4%,2007年降到最低值,之后有所回升,2012年该比重为45.6%,依然较低。  投资需求不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至2011年,在政策强力拉动下,我国投资快速增长,投资总额明显增加,总量的快速增加制约了后期的投资增速。2012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速开始下降,尤其是2014年投资增速比2013年低4个百分点,增速创2002年以来最低。  近年来由于我国房地产库存较大,市场销售相对低迷,加之房地产投资总量较大,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下台阶。制造业投资受实体经济效益下滑的影响也难以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也受到投资总量较大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方面的限制难以较快增长。因此,未来投资增速将维持中速增长态势,难以回到前几年20%以上的高增速。投资增速的下滑将直接影响对工业品的需求,降低价格。  外需疲软。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也使生产能力大量过剩,需求锐减。虽然各国都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但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复苏期,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据IMF统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3.3%,比危机前的2007年低2.4个百分点;据WTO统计,2013年全球商品出口额增长2.5%,比2007年下降3.5个百分点,2013年全球商品进口额增长2.0%,比2007年低4.0个百分点。由于世界经济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加之我国贸易总量较大,我国外贸增速近年来持续下降。  2014年我国出口增长6.1%,连续五年呈下降态势,比危机前的2007年低19.9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进口仅增长0.5%,明显低于危机前20%左右的增速,比2013年低6.7个百分点,进口增速的快速下降预示我国国内需求疲软。因此,当前的贸易顺差更多的是衰退性顺差。  2。产能过剩是通缩压力加大的结构性原因  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具有普遍性,由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蔓延。一方面,传统产业中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石化、家电等存在产能过剩,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长期性和绝对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光伏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是表示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指标,是反映产能利用情况最为直接的指标。  据美联储测算,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为81%左右时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此时企业运行平稳,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下时,可能会挫伤企业投资的信心, 引起失业增加,甚至有通货紧缩的风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5%以下。  2014年我国粗钢产能11.6亿吨左右,产能利用率仅为70.7%,产能过剩3.5亿吨;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2012年全国电解铝产能为2700万吨,产量为2000万吨,产能过剩25.9%。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能占全球的60%,风电设备产能3000-3500万千瓦,而产量只有1800万千瓦,产能利用率低于60%,光伏电池的产能过剩达到95%。  除产能利用率外,利润总额、产品价格等一些经济效益指标也可以作为考察产能是否过剩的间接的辅助性指标。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仅增长3.3%,比2012年和2013年低2.0和8.9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1月份,PPI同比连续35个月下降,环比连续13个月下降。因此,从产能利用率和一些相关的经济效益指标看,我国当前产能利用率偏低,经济效益欠佳,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强化了通货紧缩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为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都出台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国际原油价格由2009年底70多美元/桶快速上涨至100余美元/桶,目前已经基本回落至50余美元/桶。目前原油价格的下降是价格回归常态的正常表现,以后较长时间内国际原油价格难以回到100美元以上。  除原油外,铁矿石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也将向常态回归,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将使我国PPI降幅进一步扩大。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下,我国的PPI由2013年的下降1.9%快速扩大至2014年的下降4.3%,增加了我国的输入性通缩压力。  4。前期货币政策偏紧为通货紧缩创造了货币条件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物价涨幅持续扩大,为应对物价上涨,我国开始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导致货币政策相对偏紧。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008年底的2.25%经过多次上调至2011年7月份的3.5%,并维持到2012年6月份。人民币贷款平均加权利率由2010年三季度的5.59%上升至2011年三季度的8.06%,2012年一季度开始下降,2012年一季度为7.61%,二季度为7.06%,2012年三季度之后开始降至7%以下,2014年底人民币贷款平均加权利率为6.77%。相对较高的利率制约了贷款需求。  2010年年初开始,人民银行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初至2011年年中,我国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由2010年初的14%上调至2011年年中的19.5%,目前依然维持在17.5%;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由16%上调至21.5%,目前依然维持在19.5%。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在世界范围来看属于比较高的水平,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制约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  防范通缩压力加大有哪些工具措施  通货紧缩的防范和治理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需求刺激政策和相关的产业政策等。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目前面临的通缩压力,提出以下防范通货紧缩的政策建议。  1。抓住当前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价格改革  2015物价调控目标定为3%,为价格改革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第一,落实阶梯水价和阶梯气价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实行严格的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利用价格杠杆淘汰落后产能,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二,加快征收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清除煤炭等资源能源行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推进环保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价格改革。  第三,完善天然气发电价格形成机制,启动农业用水价格改革试点,适当扩大棉花和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地区范围,适时开展玉米等其他农产品目标价格试点。  第四,将天然气按“市场回值法”的定价机制推广到用气大省或市,将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进一步缩短至5个工作日,使成品油价格更加符合市场规律。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执行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  第一,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企业设备加速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地方政府性债务自发自还改革试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和优惠力度,将中小企业税收起征点由月营业额2万元提高至10-20万元,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调整中央和地方增值税分配比例,适当提高地方政府的增值税收入,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根据目前现实可行条件,采取进一步提高对应的费用扣除标准、相应扩大低税率的适用范围。  第二,加大财政对教育、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试点发行市政债,在信用评级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完善后,逐步向全国推广市政债。  第三,货币政策总体上应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在政策操作上应把握中性偏松的基调,形成合理和稳定的市场预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货币供应增速保持在12%以上,强化全社会融资总量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将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其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速相当,以防止全社会债务杠杆过快上升,继续适当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适度贬值。  3。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培育中等收入阶层  第一,采取有差别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培育广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立足于实质性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对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的方式上应该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教育和培训的投入,使他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的机会。对高收入阶层应开征不具备生产性的遗产税、财产税等税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注重培育广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启动这一阶层的消费需求。  第二,建立以公平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与福利制度。加快推进以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政府转型,建立起与发展阶段相应的、以公平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制度,通过公平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尽快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分工。从人力资本建设、就业创业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实质性地促进横向和纵向社会流动,提高社会机会均等程度。  第三,稳步提高央企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有助于解决央企、国企凭借垄断权力和国家特许权过多占有国民收入份额等不合理问题,推进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和再分配调节。当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石化等行业基本被中央企业所垄断,他们拥有很多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虽然政府多次出台政策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这些行业,但由于门槛高等诸多原因使得民营企业难以进入这些行业,因此,这些行业都存在较高的垄断利润,目前应稳步提高中央企业利润上缴比例,并将更多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4。挖掘需求潜力,扩大内需和外贸  第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加快落实收入分配改革指导意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根本上理顺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明确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政策,探索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其消费潜力;大力培育信息消费、环保消费和社区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第二,充分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继续支持铁路、市政等基础设施、环保和保障房建设等重点领域投资;加大对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进口码头和储运设施的投资;放宽准入,改善环境,推动基础产业领域的改革,引入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外部投资者,拿出对投资者有吸引力的项目。对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投资项目进一步放松管制,满足环保等外部性条件的项目迅速放行。  第三,积极拓展外需,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促进从组装加工为主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提高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带动国内服务业竞争力提升。在多边贸易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商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 .  5。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通货紧缩的供给压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建立产能利用率评估和预警制度,改革产业调控思路。将现行企业统计、景气指数分析与产能利用率评价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统一的行业产能过剩评估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让企业和投资者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产能及相关信息,理智决策进入或退出市场行为,商业银行据此控制信贷投向和规模,防止投资过度,规避金融风险;把审批制度以经济规模作为主要审批依据转变为以社会性管制为主的方式,并且要以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作为前置性条件,监管方式也应该从前置性审批,转变为事中和事后的过程监管,提高调控水平。  第二,弱化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冲动,改革考核方式。改革以考核GDP 增长为重点的政府政绩考核体制,逐步把经济发展质量、能源资源消耗和人文发展情况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优化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税分配,使地方政府的财力和事权相匹配,弱化地方政府投资动机。  第三,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和重组,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化解产能过剩。要超越按企业进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层次,考虑按行业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国有出资企业如果有同质竞争,恶性竞争会导致国有资产难以保值增值,可以根据企业意愿和市场可行性,考虑合并重组或退出部分资本;支持地方国企的跨地区兼并重组,以及民营企业参与国企重组。在财税分配方面,企业兼并重组后,不搞统一纳税,仍维持原纳税渠道不变,探索建立跨地区并购的税收分成、产值分开统计制度。  第四,支持产能过剩产品的出口,加快产能海外转移步伐。要进一步加大钢铁产品、电解铝出口力度,通过出台税收政策等措施鼓励企业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比如降低在能源紧张时期加征的15%电解铝出口关税,鼓励高附加值铝加工产品对外出口;鼓励中国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积极“走出去”。到东南亚、俄罗斯等资源能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生产,把电解铝这类耗能高、污染大的生产环节向海外转移。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